灿烂的星
■孙利波
7月20日,看到张灿灿的名字出现在中宣部、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的“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”名单中,河南夏邑的张明东和常爱云老两口思量半天,还是忍住了给儿子打电话的冲动。直到晚上,张明东接到张灿灿电话,父子二人像过往的无数次通话一样,言简意赅地聊家常询健康,快挂电话时,张明东才从儿子口中确认“名单上的张灿灿就是您儿子”。
张灿灿是西部战区陆军某旅中校营长,父母眼中的他“辛苦、忙碌、令人心疼”,又“孝顺、贴心、报喜不报忧”。入伍23年的张灿灿虽然话不多,很少说部队上的事,但只要他说起工作,多半会有好消息。对于儿子这一点,当过兵的张明东很是理解。上次分享儿子的军旅荣耀是在今年元旦,夏邑县人民政府和武装部领导敲锣打鼓来到家中,送来了张灿灿荣立二等功的喜报和牌匾,老两口乐得一天合不拢嘴。
一
“爸,比武刚结束,我是第一。”电话那头的张灿灿声音亢奋,张明东似乎能看到儿子脸颊上的汗珠。
那是在当兵第四年,张灿灿在全团比武中取得第一。比武半年前,他才结束长达3个月的休养重新恢复训练。导致那次漫长休养的,是障碍训练时一次意外发生的右臂骨折。事故发生前,他的训练成绩虽属全团第一梯队,但离第一名总有些差距。为了缩短差距,张灿灿日常训练非常刻苦,但关键时期的受伤让他失望又惆怅。
张灿灿所在团是步兵团,步兵的基础在体能。送张灿灿入伍时,张明东就叮嘱儿子“当个好兵,干出样子”。可是面对个子不高、身体偏瘦的儿子,他的信心并不充足。但张灿灿身上有股天生的拼劲,在同批新兵中,总是练得比别人狠、花的时间比别人足。
新兵下连后,他像老兵一样买来沙绑腿、沙背心,除了睡觉几乎不离身。不论基础体能还是专业训练,他都瞄着连队“龙虎榜”上的纪录咬牙较劲。渐渐地,他的名字出现在连队“龙虎榜”上,不久后又登上全营的训练成绩榜。
目标的达成往往激发新的雄心。张灿灿又开始向全团训练尖兵发起冲击。然而,右臂受伤却给他的进击之路按下了暂停键。
养伤期间,张灿灿给自己制订了训练计划,手臂有伤就练腰腹、练下肢。伤情刚刚康复,他就迫不及待地走上阔别许久的训练场。
比武中,沉寂大半年的张灿灿一鸣惊人,勇夺第一。他激动地给父亲打电话报喜,家人这时才知道他经历的伤病。
那次夺冠后,张灿灿成了响当当的训练标兵。武装越野,他是领跑员;战术训练,他是示范兵;跑障碍,他的动作轻盈敏捷,战友们形容他“不是跑得快,而是飞得低”。
二
对家人来说,张灿灿是个经常“失联”的人,少则几周,多则几个月。
去年夏天,为了完成上级赋予的两个基础课目试训任务,张灿灿带领全营官兵日夜守在训练场。白天的戈壁滩烈日炙烤,炮身烫如烙铁,他们反复练习架设、瞄准、装填;夜晚的营地冰凉如水,帐篷里却灯火通明,张灿灿和训练骨干们围桌讨论,规范操作流程。一天沙尘暴突袭,能见度不足百米,炮闩出现卡顿,瞄准镜频频起雾,有人建议推迟训练, 张灿灿态度坚决:“战争不挑天气,练兵岂能避风沙。”几周后,在几百名兄弟部队官兵代表的观摩下,张灿灿示范的课目规范利落,火炮全部命中,赢得阵阵喝彩。
经受了戈壁滩的烈日炙烤,新装备列装后,张灿灿又带领官兵奔赴雪域高原。同样是不舍昼夜的奔忙、不惧艰险的坚持,他们在各种海拔高度和气象条件下练操作、研性能,采集了大量数据,为全旅新装备训练蹚开了新路。
从士兵到营长,张灿灿先后8次转岗。担任营连主官,他所在分队都是军事训练一级单位。任营长后,他连续两年取得全旅军事训练考核军官组第一名。这些年,他先后探索总结20多条高原高寒练兵经验,攻克了10余项训练难题。
近些年全球几场局部战争,深深吸引着张灿灿的目光,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他深受启发。观念的冲击加速了行动的脚步,张灿灿带领官兵查资料、学理论,在营里成立了全旅第一个无人作战工作室,汇聚起一批兼具信息素养与作战技能的官兵,再次走在了部队训练转型的最前列。
三
在战士们眼中,有过士兵履历的张灿灿,不仅知兵、懂兵,更爱兵、育兵,战士训练不行他会教方法带着练,有了思想问题他会靠上去解忧烦。在张灿灿心中,自己带的兵有着和家人同等重要的分量。
二级上士谭林林是炮兵训练尖子。有一年团里组织炮兵专业骨干集训,时任炮兵连连长的张灿灿负责组训。来到集训队,面对张灿灿这个炮兵专业“新兵”,谭林林一度抱有怀疑。张灿灿察觉到了来自谭林林质疑的目光,他没有针锋相对,而是认真研究组训方法,虚心向骨干学习。
随着张灿灿组训施教、射击水平的日益精进,谭林林内心渐渐多了一分敬意。集训结束时组织实弹考核,每人3发弹,张灿灿第一个登场。成绩出炉,张灿灿3发全中,谭林林有1发打偏。看着硬邦邦的成绩,谭林林对张灿灿佩服得五体投地,两人自此成了关系很好的师友。
后来部队调整改革,谭林林被分配到张灿灿任连长的某步兵连。连队转型很快,新装备配发后,谭林林的本事没了用武之地,一度有些丧气,训练提不起劲。对此看在眼里的张灿灿说:“这不是能力问题,是心里的火没烧起来。”他找到谭林林谈心,把自己写满要点的教材送给他,深夜还带着他学技能。谭林林的成绩突飞猛进,多次在重大演习和比武中表现优异,还被表彰为陆军“强军精武标兵”、西部战区陆军“练兵备战十大先锋”。
张灿灿说:“带兵人的威信从来不是靠职位压出来的,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本事挣来的,靠率先垂范的行动赢来的。”一次高原演习,为抢救因急性高原病休克的战士,张灿灿扛起几十斤的氧气瓶艰难奔袭两公里。当战士转危为安时,他却晕倒了。这些年,张灿灿所在营先后有300余人次立功受奖,成为备战打仗的骨干力量。
四
在父母印象中,性格刚强的张灿灿就哭过一次。那是义务兵服役期满时,张灿灿留队了,感情要好的同年兵却要退伍回家。面对战友的分别,张灿灿在和父母通电话时哽咽了。
父母并不知道,在被评为“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”后,接受记者采访的张灿灿在谈及妻子和女儿时,再次红了眼眶。
家国两全是每名军人心中的渴望。张灿灿有着西部高原军人的典型性格,黝黑的脸上写满了朴实和无畏,内心有着无尽的情愫却难向亲人敞开心扉。
张灿灿的女儿茉茉幼时和他感情很好,随着年龄渐长,渐渐地和爸爸有所疏远,打电话总应付几句就陷入沉默。张灿灿很是苦闷,他想打破父女间的隔阂,奈何山川阻隔又重任在肩,每每夜深人静独处时,他常会望着高原的星空默默自责。
2024年9月,中央电视台播出纪录片《淬火》,讲述了张灿灿和战友们奋战高原、卫国戍边的故事。刚上五年级的茉茉看到电视镜头后,破天荒地拨通了爸爸的电话,一句“我为你感到骄傲”,让张灿灿感受到期盼已久的幸福和甜蜜。
“八一”前,张灿灿的父母、爱人刘茵带着茉茉和2岁的小女儿来到部队。这是部队移防高原新驻地后家人首次来队,没待几天,他们心中对张灿灿的所有不理解便烟消云散。张灿灿所在营是全旅唯一的红军营。在部队军史长廊,他们看到了一面面鲜红的荣誉连队旗帜,看到了如星辰般闪耀的英模群体,而张灿灿就是英模阵列中一颗“灿烂的星”。
家人也知道了更多张灿灿的战斗故事:一次高原演习,他带领突击队冒着生命危险胜利登顶海拔5000多米的关键高地;一次重大演训,他指挥合成战斗群高原机动3000多公里锤炼新战法……这些任务背后经历的艰险,张灿灿却从来不说。那一刻,家人们更加坚定,要用全部的爱与温暖支持张灿灿去搏击风雪,取得更多的胜利。